浅谈中国古建筑流派—苏派
苏派建筑解析
2020-02-12明代以来,江南巧匠几乎都来自苏州香山,位于苏州太湖之滨的香山,自古出建筑工匠,因从业者技艺不凡,人称'香山匠人'。
以木匠领衔,集泥水匠、漆匠、堆灰匠、雕塑匠、叠山匠、彩绘匠等古典建筑工种于一体的建筑工匠群体,将汉族传统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巧妙结合起来,创出了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一脉—香山帮。
香山帮模式下的建筑逐渐形成统一的流派——[苏派建筑]。
典型代表
1、民居建筑
古城南北居民较少,所以形成“南园”、“北园”,城内独特的双棋盘格局,形成坊巷与水巷平行。若南北向坊巷,则就民居建筑的朝向就产生多种情况:东西向、东门南向,西门南向,西门北向等。
这种民居所处的坊巷大多是一面沿河,房屋进深浅而朝向差。有若是东西向坊巷,则旧民居建筑的朝向均可南向,但为了尽量争取朝南的土地,因而产生往纵向发展的多进式及几落多进式建筑群,形成逐进封闭性院落式旧民居布局。
苏州旧民居的平面类型看似简单,像四合院或三合院,实际上是根据坊巷来因地制宜的平面类型。大致有如下几种:曲尺型、三合院、走马楼、凸字形、工字形、H形、日形。除上述的平面以外,尚有利用上面的形成加以自由组合。
苏州旧民居给人们的印象,各种墙式的混合相连使用,形成小巷和水巷驳岸上那种高低起伏、错落有致的外墙景观;建筑造型轻巧简洁、虚实有致、色彩淡雅,层次丰富、临河贴水,空间柔和富有美感。
2、园林建筑
苏州古典园林,本为私家或宗祠等的旁宅、堂边的“避嚣烦”、“寄情赏”、“达清幽”的游憩之所。故其造园设计,不崇庄严伟大,而求幽静精巧,布局不重对称,规划因地制宜,随宜曲折,引人入胜。
古典园林在布置上以建筑、水面山石来将空间进行处理,常以建筑为主体,以花木为陪衬,进行造景,在有限的空间中造成多层次的丰富景色,把大自然的光、声、色、气候组织到园林中来,故而园林景色能四季入画,达到天然的真趣。有音乐的韵律感、有诗情、有画意,这是造园艺术的自然与人工的和谐的统一。
园林建筑,就其构造式样可以分:大者有厅、堂,小者有亭、台、楼、阁、水榭、旱船廊。
园林建筑中的点缀品,如:花墙洞、地穴门窗景、花街铺地、池、假山等,在苏州古典造园艺术的和谐统一,发挥了自身别具一格的、古建筑艺术的小品的风貌作用。这种由城市性质与功能产生的个性风貌,是需要“保护”的“独特风貌格局”。
3、沿街商店建筑
沿街商店建筑,它在古城中占有相当数量,给人们的印象较深。这类建筑因坐落的位置不同有两类:一类是沿街两侧均为商店,另一类是街道一侧为商店,下岸为驳岸水巷。
店内布局上,有前店后坊的也有前店后宅的。大部分的店铺是开放式的,封闭型的有药材店、金银饰品店、当铺等。
商店建筑层数为一层和二层面阔开间,大多数为一间、二间、三间的,五间、七间的较少。建筑物两侧为山墙,以木立贴构架承重。为使商店开阔利于营业,每两间可省去底层中的前廊柱代以前门梁,在楼房商店中都用此法。
商店建筑也还是以粉墙黛瓦、轻巧空透为基调。高低有致、鳞次栉比的富有韵律感的群体建筑风貌,这是它自己的个性特色。
4、寺、观等文化建筑
寺、庙、庵、观宗教建筑,历史上星罗棋布。从规模上说庵堂建筑较小,庙、寺、观则较大,从平面格局上看,庙寺观比较规整严谨。而庵堂则因地制宜,庵堂建筑接近民居的布局与形式。它的风貌是粉墙黛瓦、清静素朴;而庙寺观都依中轴线进行对称均衡的布局。
这类建筑因封建制度和历史的原因,平面布局强调中轴线和规整严谨。设照壁、牌坊、门前立旗门杆和石狮座,辕门后在中轴线上组合数进院落,或在中轴线两侧设左右几路,院落两旁一廊庑高墙配列,供仪仗及祭从人员用。
主体和重要建筑,采用殿型建筑形式建造,子要建筑用硬山式(硬山加博风装饰)。从规格上看,殿庭建筑最高规格则用重檐庑殿式,更具雄壮肃穆的使人崇敬的风貌感。
悠悠岁月,赋予了苏派建筑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宽厚的人文情怀。时至今日,这些独特的建筑风格仍然活跃在历史的舞台。这些传统的建筑工艺也走出国门,走向世界,在建筑艺术史上,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